闫飞:多彩的音乐人生 / 张 陈发表时间:2023-02-25 10:27来源:中国观网华北区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路上,一个坐北朝南的巷子里,如水的琴声、歌声浸润着往来的行人,无论行车还是步行,每每走到这里,都会情不自禁的慢下来,任曼妙的琴声、歌声,如一股涓涓清流,穿过嘈杂市井的喧嚣,裹挟着醉人的天籁,挤进这个繁华世界,行色匆匆行路者的心中。 曲径通幽处,一座临街面东的二层小楼上,有一所远近闻名的“闫飞声乐艺术培训学校”。 庄稼院里长大的孩子 闫飞出生在内蒙古商都县的一个农民家里,父母亲都是安分守己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农民,最亲的是脚下忠实的土地和延续根脉踏实淳朴基因的子孙后代。而他们的孩子,这个乳名唤做‘雁飞’的男童,一个“飞”字,成就了他传奇的音乐人生,也给了祖国正北方,这块生生不息的黑土地上,一对憨厚躬耕的农民夫妇,一份丰厚的馈赠,他就是闫飞声乐培训学校校长——闫飞。 闫飞性格开朗,骨子里透着一种无处不在的锐气,他人幽默、感恩、乐于助人,极富创新精神,所有庄稼院里农家孩子的优良品质,在他的身上,都能毫不费力的捕捉到影子。或许是他的才华,亦或是他一直向上的品格,吸引了一众慕名而来的问路者,来者恭敬的叫他一声‘闫老师’,而熟悉他的朋友都喜欢称他“飞哥”。 “飞哥”的音乐履历 ‘飞哥’1999年,毕业于内蒙古艺术学院,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艺术学校任教;2003年获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士学位。2005年闫飞考入米兰.威尔第音乐学院大师班学习,师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、歌唱家晁浩健教授。2006年参加解放军艺术学院青年讲师培训班;2007年,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,从呼和浩特出发,沿着草原丝绸之路一路向前,只身来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声乐,师从于著名声乐教育家、歌唱家葛毅教授。 取得真经的闫飞,意气风发。 2008年,闫飞参加了内蒙古文联春晚,演唱了歌曲《天边》,赢得青睐者由衷赞叹。 “鸦有反哺义,羊有跪乳恩”。2009年的一个春天,闫飞十年铸剑学成归来,受邀先后深入到内蒙古腹地的12个盟市旗县的学校、乌兰牧骑、艺术院团举办声乐讲座。课堂上,从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明澈的眸子里,闫飞深切的感受到,这块吟咏了上千年‘敕勒歌’远阔的草原上,还有无数胸怀音乐梦想的新鲜生命,这些如嫩芽般的孩子们,他们需要音符的浸润,需要艺术的滋养。他马不停蹄的上课、备课、源源不断的输出自己的音乐理论,自己几十年日积月累孕育着无数实践的艺术思想……,讲着讲着,他忽然间就感动了,感动到热血沸腾!被孩子感动,被自己感动,一次又一次的感动!他被彻底的“激活”了! 当看到他辅导过的孩子走上舞台,考入音乐的大专院校,他暗下决心,一定要回到草原,为草原的春天再填一抹绚丽的春色! 2000年,闫飞在首府呼和浩特创立了“闫飞声乐艺术培训学校”。这为他今后的音乐培训事业,打下了牢固的根基。 当一块金红色的牌匾被高高的举过头顶,悬挂在屋顶上时,闫飞意识到,自己的音乐事业真的如名字中的“飞”字,才真正的起飞上路了。 从一位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,到成为一名言传身教的人民教师,角色转换了,但初心不改。闫飞告诫自己,为人师,必精心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方不辱“师者”之使命。 坐落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繁华地段的闫飞音乐培训学校,可谓“动中取静”,一条长长的南北巷子里,每天都是琴声叮咚,宛若一汩汩山泉,沁着百草的花香,静水流深。这所音乐培训学校主要是针对少年儿童和艺考生及歌手规范培训。面对不同年龄段,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,他觉得自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。唯如此,才能高效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。于是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舞台经验,研究出一套针对性强的发声方法,突破传统单一化和模式化,改掉撑、挤、压喉、下巴僵、舌硬、漏气、喉音、鼻音、喊等毛病,立竿见影的快速训练方法。 深耕音乐教育20多年的闫飞,还创立了属于他自己的“闫氏声乐教学法”。至此,很多朋友都成了“闫氏声乐教学法”的受益者。 闫氏声乐教学法 “闫氏声乐教学法”成功借鉴国内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歌唱方法,注重培训歌手准确把握音乐情感和节奏、注重歌手及歌曲的风格和个性、注重听视觉高度统一的艺术综合表现力。 “闫氏声乐教学法”的另一个制胜法宝就是“用愉快的方法,学会科学歌唱。”,这也是“闫氏教学法”一以贯之的目标。课堂上,闫老师动情阐释歌曲的演唱方式方法,一字一句都饱含着深情,他丰富幽默的语言,极富感染力。 课堂上,他既是一位严师,又是一位有趣的朋友。他时常是讲着讲着音乐,就插播一条相关的音乐幽默故事,然后课堂上就笑声不断。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,便悄然走进奇妙的音乐世界。 而在生活中,他和他的学生之间,是那种‘亦师亦友’的师生情。闫飞是农民家的孩子,在教学中,当他看到家庭生活困难的农村艺考生,他就减免学费,还给学生提供免费住宿,等孩子通过艺考,他会像父亲一样,真心为孩子高兴。有的孩子毕业了,来学校看他,他就像朋友一样,和自己的学生促膝谈心,谈到动情处,他会像对待老朋友一样,在自己学生的肩头亲切的雷上一拳。 从一位风尘仆仆的学子到一位尊尊善诱的师者,闫飞没有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。无数热爱音乐的学生从“闫飞声乐培训学校”,从一个小小的弄堂、巷子走出去,在各自的音乐领域展露才华,是对闫飞老师,也是对“闫氏声乐教学法”最高的褒奖和认可。 时光荏苒,如白驹过隙。岁岁耕犁,一朝收获,如今的“飞哥”桃李满坠枝头。几十年,闫飞声乐培训学校为内蒙古各大盟市、旗县的艺考培养、输送了大批音乐人才。而他的学生们,亦是捷报频传。纷纷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、上海音乐学院、中国音乐学院等十多个音乐院校,还多次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荣获大奖。 师者,恰如父母也。每每听到学生们进步的好消息,闫老师就像听到自己的孩子金榜高中一样,激动不已! 孩子们是大草原上飞出的雏鹰,是一粒粒沾着泥土,生命勃发的种子。在他们的身上、眉梢儿间,分明还闪着清晨晶莹的露水,盈盈的露珠儿中,跃动着远方,以及太阳的光芒。 娶妻生女信心满满 是音乐成就了闫飞的人生。 以音乐为媒,一位妙龄如花的女子,寻着闫飞老师曼妙的琴声而来,历经春夏的芬芳耕耘,一朵小小的粉嫩花朵翩然而至。从此,首府呼和浩特,这座天堂草原里的现代化都市,对于闫飞来说,再也不单单是一个创业和追梦的地方,这里还有他甘之如饴的幸福生活,和美妙人生。 如今的闫飞,早已不是当年风风火火的懵懂少年,以音乐为翼,勤奋为浆,饱学之后,历经岁月的积淀和磨砺,越发成竹在胸。 让我们祝福闫飞和他的音乐方舟,扬帆远航!
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区直单位高级研究馆员、中国长城书社特约撰稿人、呼市作协副主席、音协副主席、呼市作协评论部主任 上一篇七绝·春雨时节/丁志平
下一篇苏文文诗词
文章分类:
华北发布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