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读《太阳的轨迹——从立春到大寒》 / 李悦发表时间:2024-09-04 18:28来源:中国观网华北区 我区散文创作的新收获 ——喜读《太阳的轨迹——从立春到大寒》 李悦
最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了《太阳的轨迹——从立春到大寒》一书,书的责任编辑董美鲜送了我一本。我不认识书的作者含章,也不了解这位作者的任何情况,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,认为早就该有这样一本书。此书写的是二十四节气,十二万字。共分二十四章,每一章都以节气为名,例如头一章为《立春》,最后一章则是《大寒》。 我们生活在二十四个节气里,节气之名挂在嘴边,节气就如同我们每个人的亲朋好友,我们熟悉他们,还总想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,就如同我们知道父亲当过解放军战士,更想知道他在每一仗中是怎样表现的。读者很想从这样一本书中学到节气的知识,这本书有了期望值,也就有了销路。作者选材选对了,她深知题材的举足轻重,捷足先登,占领了题材的制高点。可见一个散文作家必须富有占领制高点的思想意识。 作者并没有因选材的优势而就事论事只写节气,而是在每一章中先讲有关节气的知识,接下来生发出感悟。例如在《立秋》一章中,作者在结尾处写道:“如果细想每一个成熟果实的来路,那么春天植入泥土,无论所在的土壤环境如何,都会潜下心来生根、发芽、破土、生长。它既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,又不拒绝抵御风雨冰雹,终得一粒成群、一季享成。它原原本本献给人类和大地,那先前植入泥土的初心和希望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事实,真正立起来了。 哦,立秋,万物有成之意。孩子,踏实潜心长大吧,为了人生的立秋之时。”含章从植物的生长联想到人的成长,从对节气的解读转化成对人的存在的阐释。主题思想升华了,含章向思想的制高点发起了冲锋,对于读者展现了吸引力和启迪。 二十四节气源自于我国传统文化,含章几乎在每一章都要引用我国传统文化,引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古代经典诗词。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、价值观、行为规范,在书中既表现出厚重的历史性和遗传性,又展示出强烈的现实性和变异性。含章没有固守传统文化的观念,而是努力进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从而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、展示出来,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、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、展示出来,展现具有良好文化涵养和道德修为的“文化中国”形象。 要瞄准题材的制高点并占领思想制高点,就首先要达到表达的制高点。其实文学的任务就是表达,表达作者想告诉读者的事情,读者品味阅读的感觉,就是“读感”。本书作者深知“读感”导致作者与读者交流的效果,她努力让读者读懂她表达的意思,并且还获得审美体验,引起阅读兴趣。这也是每一个作者的期盼。含章的这本散文创作有着更为广阔、高迈的雄心与境界,更大范围的去拓展文体的界限。进而增强其表现力。含章为了增强散文的“好看性”和“广泛度”,在作品中有效、精当地引入故事及其相应的叙述技巧。含章引入的故事都是她亲身经历的,最感动她的真实往事。往事中浮现的都是含章的亲人,有她的祖父、外公、外婆、父亲、母亲……对于这些去世的亲人,含章充满了深切的怀念。有时,她索性在书中全文引用纪念母亲的文章《念母亲》。这也增加了散文的抒情性,关注和真切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幽微。这让我们认识到要重视散文写作与时代的关系。书写“时代的个人经验”和“个人的时代经验”应当成为散文写作的重要方式和方向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,占领表达的制高点是要凭借语言的表达技巧,寻获最佳的表达方式。本书以诗性的语言阐发学理的见解,文词清丽、句式优美,文气跌宕起伏,体现了作者构建美文的自觉。经验告诉我们,审美的感动如润物无声,对思想的传播有很大的助力。因此,对读感的追求完全可以视为作者尽力提升文章美学品质所做的努力。作者在书中写到《白露》时,写道:“入秋以来,翠绿的芭蕉叶好似突然露出残边,泛黄的边上脱落成锯齿的模样,而街口的桂树倒是心满意足地笑了好一阵,桂花一撮一撮地落到地上,任风吹,散着那一世繁华,竟不知情归何处。每遇秋天时分,止若总会深思:这桂花是入了客家的酒窖,还是上了闺秀的妆台,还是在婆婆经年的老手上成了香酥入口的桂花饼。静默了一季的瓜果在枝头招摇,在全体身着红袍热闹过几日后,终是弃蒂而走,叶落相随,一色萧然了。”此段文字或写景状物,或描摹人物内心,或感怀抒情,都自然流畅,张弛有度,琅琅可颂。书中这样优美的段落还有很多,足以见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。 含章用才气和勤奋对题材制高点、表达的制高点、思想的制高点不断发起攻击,并且占领了这三个制高点。这本书在内蒙古散文创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多见,可以说是我区散文创作的新收获。 含章还有着深厚的文学潜力,今后希望她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,为我区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! |